
"三生石上緣,並非是偶然" 坂東玉三郎的蘇州緣分
2009年03月14日

3月6日晚,正在蘇州參加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排練的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在蘇州大學與廣大師生朋友見面,互動場面十分熱烈。 中新社發 徐志強 攝
中新網蘇州三月十三日電(周昕 周建琳)“三生石上緣,並非是偶然”坂東玉三郎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自己和蘇州的緣分。三月十三、十四日,由他演繹的中日版《牡丹亭》在蘇州科技文化中心上演,在那個舞台上,他與昆曲、與蘇州的緣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坂東玉三郎,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與梅蘭芳同台演出。真應了戲中所說“那生,素昧平生,何因至此”,是因為昆曲。二00七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支持下,坂東玉三郎來到蘇州,觀看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並向中國昆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杜麗娘”一角。
為了演好《牡丹亭》,他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通過閱讀《論語》、《孟子》、《庄子》和《老子》來了解中國文化﹔為了學習蘇州話,坂東玉三郎對照張繼青老師灌錄的唱詞和念白,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為了在演出中為杜麗娘配上一副圓潤的嗓音,已經二十年不食肉的坂東玉三郎特意“開戒”吃肉。張繼青在看了坂東玉三郎的杜麗娘之后也不禁感慨道:“坂東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演員,他在台上的表演讓其他的演員都顯得生嫩了。”
“昆曲很美,但是蘇州話真的太難了,還好我不會普通話,反而少了道障礙。我在排練的時候常常和一些隻會普通話、不會蘇州話的人在一起,我就把我會的蘇州話讓他們說說看,看到他們不會,我就很高興、很驕傲。”坂東玉三郎在三月六日與蘇大學子面對面時認為自己的發音比去年有所提高。
坂東玉三郎來到蘇州后,特地去看了古典園林,並且選擇了庭院式的賓館。他常常在賓館裡獨自練習,偶爾望下窗外淅淅瀝瀝的雨絲,放晴的時候,就坐在院子裡沖上一壺茶、聽聽昆曲,休息一下。他覺得自己好像就是生活在古代的蘇州。坂東玉三郎說:“蘇州十分適宜人居住,氣候之類的也與日本很相似。在蘇州,空氣裡也充滿了昆曲分子。”
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做客我校
3月6日晚,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先生來到本部大禮堂發表演講,並與我校師生面對面親切交流,暢談昆曲表演和藝術理想,這也是他第一次走進高校進行專題藝術講演。我校副校長張學光、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日本東京大學特聘教授靳飛參加了本次交流會。
張學光副校長首先致歡迎辭,對各位嘉賓尤其是坂東玉三郎先生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說,坂東先生來我校為廣大師生講演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這次交流必將增進蘇大學生對日本藝術和文化的了解。張校長最后預祝坂東先生的中日版《牡丹亭》演出獲得成功。
“請允許我坐下。”在講演開始前,坂東玉三郎先生禮貌地說。在講演中,他講述了自己與昆曲結緣的過程,向同學們回憶起當年他觀看昆曲表演大師張繼青演《牡丹亭》后的驚艷,對昆曲的迷戀,以及此后產生的演一次昆曲的願望。談到學習昆曲時,坂東先生說蘇州話很難,幸虧自己不懂普通話,這樣學起來稍微還方便點,接著他風趣地說:“在排練的時候,我喜歡和不會說蘇州話的人在一起,這樣我就和他說蘇州話,我很開心。”這句話引得眾人開懷大笑,現場氣氛頓時放鬆不少。坂東先生燦爛的笑容和富有魅力的講述讓大家感受到這位大師的隨和與幽默。
在接下來的互動環節,很多同學都高高地舉手想和這位國際大師親密交流,全場氣氛又一次掀起高潮。同學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坂東先生都認真思考並一一作出回答。回答完畢,他總會問一句:“這樣的回答可以嗎?”讓大家感受到他對聽眾的尊重和重視。坂東先生說,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大師,也不是為了成功而成為演員,每當演出結束謝幕時,他的觀眾的表情才是對他最大的鼓勵!坂東先生和現場師生的交流在一種聊天式的氛圍中持續了近一個小時,交流不僅極大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擴展了同學們的視野,同時更讓我校廣大師生領略了一代藝術大師的風採。交流結束后,坂東先生說:“蘇州大學的學生太熱情了,我很開心。他們真的很愛藝術,也很懂藝術,我感謝他們。”
坂東玉三郎先生此次來到蘇州,主要是為了參加本月13日在科文中心舉行的中日版《牡丹亭》演出,他將在劇中扮演杜麗娘。作為日本歌舞伎最著名的“女形”(男旦)演員,他1957年即登台演出,被譽為是“日本梅蘭芳”。此次演出集結了中日兩國的藝術精英,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黨委宣傳部國際交流合作處)
坂東與蘇大學子親密接觸 盡顯“天真”神態
3月6日下午6點半,蘇州大學的敬賢堂裡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正在這裡進行演講,這是他第一次走進校園與學生做零距離的接觸。整個禮堂裡坐滿了學生,大部分是沖著坂東、沖著昆曲來的,也有不少是日語專業的學生來提高聽力水平的。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坂東先生親切地回答著來自學生觀眾的所有問題,而在演講前一個小時,他還在蘇州昆劇院進行緊張的排練。

觀點精彩紛呈 聽眾鼓掌達10多次
坂東蘇大的演講自始至終貫穿著輕鬆自在的氣氛,他努力地想解釋清楚台下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顯得十分儒雅和禮貌。1個小時的演講中,向觀眾解釋了他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看法以及做法。他對藝術的尊重和熱情引起了所有聽眾的共鳴,整個演講精彩紛呈。敬賢堂在近60分鐘的演講中響起了10多次熱烈的掌聲。
由於同學提出的問題都比較大,有些難以回答,他總在盡力回答以后再問一下提問者,“這樣回答可以嗎?不知道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他的彬彬有禮讓敬賢堂再一次地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在演講過程中,他還忍不住秀了一下自己學習中文的成果,用普通話說了他覺得最拗口的撅嘴音——“昆曲”二字,雖然台下所有的同學都沒有聽出來,他還是顯得很有成就感。

學生面前呈現少見的“天真爛漫”
在給中日版《牡丹亭》記者招待會配圖的時候,遇到了一件麻煩的事情,鏡頭記錄下的坂東幾乎都是皺著眉頭、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但在今天的講座中,一掃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那種謹慎,近距離接近學生的坂東將最鮮活的自己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他原本習慣抿緊的嘴巴也忍不住張開笑了。拿中日版《牡丹亭》制作人靳飛的話說就是“今天坂東表現了他少見的天真爛漫”。
他總是微笑地注視著台下的同學,側著右邊的耳朵傾聽著身旁的翻譯將意思轉達給他,並在回答中進行了大量的舉例,就像在和同學嘮家常,說到激動的時候還不時地加以肢體語言,想讓不懂日語的觀眾直接借由表演推測出他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有位同學提出要坂東在現場表演一下昆曲的時候,他顯得十分羞赧,結結巴巴地說了兩句后就立刻將話題轉移給了他的好朋友靳飛來圓場。當他得知現場的觀眾幾乎都看過昆曲、看過《牡丹亭》的時候,驚訝的表情溢於言表,“我開始有點擔心我能不能表演好《牡丹亭》了”。
痴情粉絲畢業前實現追星夢
演講現場同學提問十分踴躍,常常是一個問題緊接著另一個,麥克風在主持人手中停留的時間加起來都不超過1分鐘,有的學生提出了十分專業的問題,有的就直接用日語來提問。敬賢堂裡的1個小時過得特別快。當主持人宣布照顧到坂東先生排練十分疲憊,活動需要結束的時候,會場裡遺憾之聲四起。正在這個時候,一個身著藍色外套的女生站了起來,用流利的日語向坂東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坂東也以手勢組織了主持人對女生的打斷,親切地回答了她的問題。
這名叫茆丹丹的女孩是蘇大日語系大四的學生,是坂東的忠實粉絲,原本這學期已經沒有課程了,但在得知坂東來演講的消息后立刻趕回了學校。當坂東結束演講,返回休息室的時候,她執著地跟上了舞台,守候在了門外。“坂東真的很親切,台下的他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個藝術大師,要是這次不回來看他,等他下次再來的時候我就已經畢業了”她一邊傷感的說,一邊默默地看著坂東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離去,得到了他在離開前對她的一次揮手致意。
編輯 周昕 攝影 王宇婷
2009年3月6日
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與蘇大學子面對面
(2009-3-7 13:48)


有問有答的坂東玉三郎,用笑容表達熱情。 □記者徐志強攝
□本報記者 楊 帆
還有一周時間,日本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就將登上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舞台,面對蘇州觀眾呈獻昆曲表演技藝。昨晚,結束排練不過1小時,這位日本藝術家就出現在蘇州大學,面對熱情的大學生們談昆曲表演,談藝術理想。而這也是他第一
次走進高校進行專題藝術講演。
在熱情的互動中,面對學生們問及“對昆曲在日本傳播有什麼期待”時,坂東玉三郎的回答發人深省——昆曲在日本的發展不是最重要的,對昆曲來說,最重要的是在蘇州能夠繁盛起來。
大師展露熱情與幽默
昨晚在蘇州大學舉辦的坂東玉三郎講演活動氣氛活躍,學生們早早坐滿禮堂,坂東玉三郎也是提前趕到,一直在台邊候著。“請允許我坐下。”“我這樣的回答你滿意嗎?”不管是禮貌的開場白,還是與學生互動問答時體貼的關心,都反映出這個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謙虛和禮貌來。
也許是面對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的關系,有問有答的坂東玉三郎時常用笑容表達自己的熱情,不經意流露的幽默感也很能打動人。“蘇州話真的太難了,還好我不會普通話,反而少了道障礙。我在排練的時候常常和一些隻會普通話、不會蘇州話的人在一起,我就把我會的蘇州話讓他們說說看,看到他們不會,我就很高興、很驕傲。 ”說完這一段感慨,坂東玉三郎突然問台下的學生們,如果不看字幕是否能夠聽懂昆曲的唱詞,看著大家搖頭,他高興地跟了句:“那我演出中發音不准大家就不知道了! ”全場笑聲一片。當被問及,學習了昆曲的技藝是否會對今后的歌舞伎表演有幫助時,坂東玉三郎的回答更有趣:“就像吃了牛肉,不會直接在我身上長出牛肉來一樣,昆曲的學習是一個營養吸收的過程,幫助是有的,但不會那麼直接。 ”
期待年輕人走進劇場
“看過昆曲的能否舉下手?”講演中,坂東玉三郎的這個問題得到的回應是台下一片密密高舉的手臂,看到有那麼多人看過昆曲,他特別高興。“我已經到蘇州來了3次,這是一個特別宜居的城市,能夠令人產生忘卻現代都市的感覺。在蘇州生活著,昆曲實在是一件重要的事。 ”坂東玉三郎說,自己當年看昆曲表演大師張繼青演《牡丹亭》,很有驚艷之感,尤其喜歡昆曲柔和音樂。“從沒想過自己會演昆曲,這次到蘇州來演出希望能有進一步的提高,希望還能把這個戲再帶回日本,去東京演出。 ”
“現在昆曲在大眾面前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應該讓更多人來享受昆曲的魅力。 ”坂東玉三郎回憶了自己多年前在德國看歌劇的一次經歷,一個並不出名的劇目,一個不大的劇院,誰會來聽歌劇?懷著好奇走進劇院的他看到的是各類觀眾坐滿劇院的可喜場面,“有年老的夫婦,有青年男女,甚至還有‘龐克’一族。我真的很羨慕。”坂東玉三郎充滿感慨的說,如果能有不同的觀眾群體走進劇院、享受藝術,藝術才是成功的。“35年前,東京國立劇院就是一個專門面向學生演出歌舞伎的地方,我在那裡演過很多場,而我直到現在還是那裡的特約講師,會去教學生學習歌舞伎。 ”坂東玉三郎在言談間流露出對年輕觀眾走進劇場的期待。
成功是享受觀眾的滿足
如何看待成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大師如何享受舞台的精彩?這是在場很多學生關心的話題,回答多少令人意外:“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成功,我是一個很害羞的人。 ”坂東玉三郎說,自己並不是為了獲得成功而登上舞台,看中的更不是舞台上光鮮的服飾、靚麗的形象,在大家面前表演需要一種忘卻自我的感覺,如果時時呈現自己是不行的,對於他那樣性格內斂的人來說更有難度。“我其實不那麼了解自己,常常會想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聽到別人的贊揚還總會懷疑,這是不是真話? ”雖然坂東玉三郎不了解自己,可他給自己有很明確的定位,那就是一個演員,而不是什麼大師,或是藝術家,對他來說,藝術的完美沒有止境,而最大的成功是演出結束,大幕降下的一瞬間,能夠看到台下觀眾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
在談及古典藝術的生存發展時,坂東玉三郎說,自己從事歌舞伎表演多年,演過古典作品、也演過現代作品,如何把兩者明確區分,明確兩者之間哪些相互影響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非常重要。“一方面,應該保持藝術的基本,另一方面,也應該敞開心扉。 ”他說,22年前,他跟著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兒子梅葆玖學習《貴妃醉酒》,創作出了歌舞伎作品《玄宗與楊貴妃》,在后來20年的時間裡,他又從其中截取一部分創作、打磨出了新作品《楊貴妃》。“古典藝術要用慎重的態度對待時代,在創作新作品的時候不破壞藝術本真是最重要的。 ”而這也是坂東玉三郎對待昆曲保護與發展的認知。
(嚴肅摘自蘇州日報)
坂東玉三郎走進蘇州大學 期待昆曲進入更多群體
( 發布時間:2009-3-7 18:22:04 )
中新蘇州網3月7日電:(王莉莉) 2008年3月,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成功演出20場,場場爆滿,引起巨大轟動。這意味著昆曲這一藝術文化瑰寶向世界舞台又邁出了重要一步。3月6日,創造這一奇跡並首次走進大學與學生交流的坂東玉三郎,現身蘇州大學與大家暢敘與昆曲的不解之緣。現場互動不斷,在每回答完一位觀眾的提問時,他會特意用中文說聲“謝謝”,並附上一句“請問我的回答是否令你滿意?”其所表現出的謙遜,贏得在場每位觀眾的熱烈掌聲。既是被這位日本歌舞伎大師所表現出的對昆曲藝術執著追求而感動,而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敬佩之情。
三生石上緣 並非是偶然
演講甫一開始,坂東玉三郎便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蘇州話很難,讓我感覺很混亂。”並幽默的補充不會說普通話的他,反倒讓他的學習少了一道程序。現在他喜歡跟會講中文但不會蘇州話的人講蘇州話,“他們不會講我會講,我很高興”,台上的坂東像孩童般“炫耀”著自己的“成績”。
而在這“成績”的背后,坂東玉三郎付出了很多。為演好《牡丹亭》,他通過閱讀《論語》、《孟子》、《庄子》和《老子》來了解中國文化;為了學習蘇州話,坂東對照張繼青老師灌錄的唱詞和念白,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就在來演講前的一個小時,他還在昆劇院加緊排戲。到現在坂東還是覺得噘音比較難,但他認為發音比去年有所提高,歡迎觀眾13日去評鑒他的表演。
在坂東眼中,藝術是無止境的,他樂意不斷地嘗試與挑戰。1987年,坂東曾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並運用到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而真正完成這部歌舞伎的打磨,坂東用了20多年時間,體現出他對藝術的精益求精。他還透露要把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傳授給蘇昆演員,促進中日兩國文化藝術的交流。除歌舞伎外,他還廣泛涉獵舞蹈、舞台劇、電影等眾多藝術領域。這樣一位對藝術執著追求的人,讓我們不難理解坂東為何這般痴迷於昆曲,也就不難理解中日版《牡丹亭》獲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了。“三生石上緣 並非是偶然”,與昆曲的結識或許是偶然,而這番努力到最后便使成功成為了必然。
“親切”成為坂東與觀眾的共同感受
“親切”一詞在坂東演講中被多次提及。在談及對昆曲“故鄉”的印象時,坂東認為蘇州是一個適宜人生活的地方,跟日本的氣候很相似,感覺很親切;他喜歡蘇州的園林,感嘆昆曲原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誕生的。談及昆曲魅力,坂東被那輕柔婉轉的昆曲音樂深深打動,“昆曲音樂給人親切、柔和的感覺,1986年看了張繼青老師主演的昆劇《牡丹亭》,感覺昆曲的音樂太美了,原來中國的音樂是這樣的”。
“親切”一詞同樣也是蘇大學子對坂東的普遍評價,與坂東以日文互動的一位女生說:“他的回答很親切,很平民化,與觀眾沒有距離感。”在很多人看來,他是個享譽國際的大師。但在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時,他卻隻承認自己是位演員,並不認為自己是大師、有多成功;他沉浸於表演的每一個角色,認為自己是個表演起來停不下來的人,把觀眾享受的表情視為他成功的表現,“舞台不能被觀眾享受,就不是好的作品”,這是他給自己定的標准,也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對藝術的虔肅,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期待昆曲進入更多的群體
作為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與歌舞伎面臨著一個共同境遇:在民眾面前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少。坂東認為現代人享受昆曲是很重要的,在蘇州這片土地上繁榮是最重要的了。他談到了曾經一次在德國看當地一種戲劇的經歷,他並不懂其中的群體,所以很好奇在一個很小的地方,來觀賞的是什麼樣的群體,當他看到來觀賞的有老年夫婦、年輕人,甚至朋克群體時,他很羨慕。感覺那不是學習,而是享受。他期待,昆曲也能夠滲入到更多的群體中去。
昆曲文化,亦或是歌舞伎文化,如何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對此坂東也有自己的見解, “保持基本,打開心扉,學習新的東西,古典與現代的作品區分開來很重要”,他認為應該在不破壞基本的基礎上,加入新的東西。“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促進“百戲之祖”的可持續發展。(完)
編輯:周建琳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