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公邸舉辦蘇州公演紀念招待會,這是首次有外國駐華總領事在公邸為一部文化藝術作品開招待會。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橫井裕表示,期待借這次坂東玉三郎的昆劇公演和演講會使中日交流更加活躍,關系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招待會上,坂東玉三郎進行了此次來華后的首次演出,表演了《牡丹亭》中的《驚夢》和《離魂》兩折,成功地把觀眾帶進了杜麗娘的精神世界。他希望趁此機會增加自己的信心,更加努力地為十天后在蘇州科技文化中心的正式上演做准備。
在橫井裕和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處參贊彭尤克進行完簡單的致辭后,英俊的柳夢梅輕扶著坂東版杜麗娘在悠揚的絲竹樂中隆重登場了。觀眾訝異於坂東將杜麗娘刻畫地如此細致,除了在裝扮上下足功夫,甚至連他每一次的眼波流轉、每一次的蓮步輕移都將一個年方二八少女的羞澀體現地淋漓盡致,他完全地進入了麗娘的世界。柳夢梅的一聲“姐姐”將觀眾從對坂東扮相的驚艷中拉了回來。

《驚夢》
一折結束,觀眾沉浸在青年男女甜蜜熾熱的愛情中還意猶未盡。下一出劇情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坂東一身素衣登場,眼神中透露著悲傷,每個動作、每句唱詞都牽動觀眾的心緒。唱著哀曲的坂東緩緩離場,回眸的那一刻百感交集,淚水順著眼角滑落,入情之至令人動容。觀眾一路注視著坂東消失在了走廊的另一頭,濃濃的失落在空中傳播開來,掌聲久久不能停息。

《離魂》
據了解,08年,坂東領銜中日版《牡丹亭》和歌舞伎《楊貴妃》在日本京都南座和北京湖廣會館共演出了30余場,場場爆滿,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評為“暖春中盛開的牡丹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孫家正曾在賀詞中指出:“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和歌舞伎《楊貴妃》在中國上演意義深遠,必將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華彩篇章。”
橫井裕在觀賞完坂東的演出后表示,坂東作為一個沒學過中文的日本人,通過三年對昆曲藝術的學習,表演成這種程度非常不容易。中日在多個領域都有過交流,坂東帶來的中日版《牡丹亭》依托共同的文化背景,超越了語言障礙,在對傳統劇目的保留和中日深層次文化交流的加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希望中日雙方在藝術方面能有更多的交流。
編輯 周昕 攝影 王宇婷
2009年3月3日
玉三郎さん:昆劇との合同公演 蘇州で13日から

昆劇「牡丹亭」のヒロインを演じる坂東玉三郎=中国上海市で、鈴木玲子撮影
【上海・鈴木玲子】歌舞伎女形の坂東玉三郎さんと中国の伝統劇、昆劇の蘇州昆劇院による日中合同公演「牡丹亭」が13、14の両日、江蘇省蘇州で開かれる。昨年、京都と北京で初めて公演されたが、昆劇発祥の地・蘇州での開催は初めて。3日、上海で記者会見した坂東さんは「発祥の地での公演なのでうれしい。昆劇の音楽性に引かれ3年前から学び始めた。昆劇は繊細で、次第に体に染みてきた感じがする」と話した。
昆劇は約600年前に蘇州で発祥した。歌と舞踊が一体となって演じられる。坂東さんは昆劇の最高傑作といわれる「牡丹亭」でヒロインを演じる。牡丹亭全55幕のうち、公演は7場。坂東さんは前回より2場多い4場に出演する。また、地元の蘇州大学、南京大学で講演会も行う予定。
玉三郎さん、「里帰り公演」に自信
=昆劇の地元で来週披露-中国

【上海3日時事】歌舞伎界を代表する女形、坂東玉三郎さんが、中国の伝統劇「昆劇」を来週、江蘇省蘇州市で上演するのを前に3日、上海の日本総領事公邸で演目の一部を披露した。玉三郎さんは「本拠地でのお披露目となるが、昆劇の演技が体に染みてきた」と、「里帰り公演」に自信を示した。
演じるのは、男女の数奇な恋愛を描いた「牡丹亭」の主人公・杜麗娘。この日も、400年以上前の蘇州方言の歌を交え、夢の中で理想の男性と出会う女性を演じた。(2009/03/03-20:34)
坂東玉三郎在日本駐滬總領館演“驚夢”
(2009-3-4 10:11)

本報訊(記者 楊帆)今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簽訂三十周年,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作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得到了多方關注。昨天,中日版《牡丹亭》推介會在日本駐滬總領館舉辦,日本駐滬媒體、企業、商社以及上海諸多藝術院校、團體的代表出席推介會。在推介會
上,日本著名歌舞伎大師、中日版《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扮演者坂東玉三郎還與劇中柳夢梅的扮演者、蘇州昆劇院著名青年演員俞玖林合演了“驚夢”中的片段。
在昨天的推介活動中,日本駐滬總領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對中日版《牡丹亭》在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中日版《牡丹亭》蘇州演出與此前日本演出、北京演出的不同得到了與會各方的熱切關注。坂東玉三郎更成為了現場媒體追逐的焦點。現場,一身杜麗娘裝扮出場的他將推介會氣氛推向高潮,在與俞玖林合演“驚夢”片段外,他還獨自演出了“離魂”片段。“從日本到蘇州的第一天,我們就合練了‘驚夢’,我感覺這次坂東先生進入狀態特別快,唱得比以前更好了,身形、動作也更漂亮了。”演出后,俞玖林表達了對這位大師昆曲技藝的推崇。
此次中日版《牡丹亭》的蘇州演出可謂未演先熱,自演出信息發布以來,北京、上海演出票預訂咨詢相當火熱,很多坂東玉三郎的“粉絲”都想到蘇州捧場。據透露,目前,坂東玉三郎在蘇州入住的蘇州人家酒店,已有10多位來自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的戲迷沖著中日版《牡丹亭》而來,提前住進了偶像入住的酒店。
“日本梅蘭芳”情醉崑曲 半生癡迷梅蘭芳
2009-03-04 15:52:02 來源:國際線上綜合
晚報記者 謝正宜 報道 現場圖片 周斌 編輯:徐天球

京劇扮相

坂東玉三郎
清秀的扮相,婉轉的唱腔、地道的蘇白、眼波流轉不勝嬌羞、修長白皙的手指微顫著訴說乍逢意中人的心緒波瀾——這個台上具有古典傳統氣質的杜麗娘,竟是台下60歲、一句中文也不會、一點昆曲基礎也沒有的日本男人,昨天下午,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訴說他大半生“梅蘭芳情結”,而他並不知道的是,已經有許多中國年輕粉絲尊稱他為“日本梅蘭芳”,並親昵地叫他“美人爺爺”。
“那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一句《牡丹亭》“驚夢”經典台詞,唱盡這一場“錯位”的戲曲嘗試,整整三年,坂東玉三郎僅靠影像資料和錄音,用注音法生記唱詞,每天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請教中國友人,遍覽日文版《論語》、《孟子》和《老子》、《庄子》加深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一切努力,隻為能夠演出一場梅蘭芳曾經詮釋過的《牡丹亭》,3月13日、14日,他將於昆曲的發源地蘇州舞台圓夢,而聞訊的上海白領粉絲,已經早早開始搶購起了演出票。
半生痴迷梅蘭芳
在日本,坂東玉三郎可謂家喻戶曉。他出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之一的守田家族,1957年首次登台,25歲時正式襲名為第五代坂東玉三郎。作為日本歌舞伎最著名的“女形”(男旦)演員,他與各類西方舞台形式交流合作,在世界上也是享譽頗久。
對於中國戲劇,坂東玉三郎始終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祖父十三世守田勘彌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與訪日的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同台演出,守田家族也因此與京劇結緣。坂東玉三郎年少時,便常常聽父親談起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大師,因而深受梅蘭芳影響。他不僅在家中挂著梅蘭芳的劇照,還閱讀了大量與梅蘭芳有關的資料。20歲時,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坂東玉三郎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楊貴妃》。”雖然當時遭到父親的教訓??“不要隨便開大口”,不過他“追尋梅蘭芳足跡”的想法從未減退。1987年,坂東玉三郎專程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並應用於他后來出演的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當初,梅蘭芳學昆曲,而今,我把從梅葆玖那裡學習得來的京劇元素再還給昆曲,往復成圓。”昨天下午面對記者,坂東玉三郎三句不離梅蘭芳,多次表示:“梅蘭芳對於中日文化的交流,對於自己家族的影響,已經綿延數十載,至今不斷。”當年梅蘭芳去日本演出,為日本關東大地震捐款一萬大洋;而去年5月,坂東玉三郎在北京演出中日版《牡丹亭》,期間為汶川大地震捐款5.5萬元票房收入。
學昆曲欲走還留
結緣《牡丹亭》,其實最早是源於坂東玉三郎被這個美麗的關於夢的故事學回日本,移植到歌舞伎表演,而在蘇昆學習時間日久,他卻不禁被這門古老的中國戲曲藝術深深牽絆,反而為此留在了這片昆曲的熱土,別看台上的坂東玉三郎唱念都近乎完美,其實他一句中文不會說,這些唱詞全部都是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老師特意親自灌錄了唱詞和念白,寄到日本供他學習。坂東玉三郎則對照這些“教材”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甚至連每一個口型都認真對照。“每段台詞什麼意思我要一句一句解釋給他聽,而蘇白我也不會,就只好請蘇昆的演員教我,我用拼音標好發音,然后教給坂東”。制作人、這場中日文化交流的促成者靳飛透露:“這三年來,我是最大的‘受害者’,每天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只為與他探討幾個中文字的發音,幾句優美台詞的含義。為了演好《牡丹亭》,他還不止練基本功,也研究杜麗娘這個角色,他問我她那個時候都看些什麼書,我說無外乎《論語》、《孟子》之類的,他真的找來一本一本地讀,越看越喜歡。”
以坂東玉三郎的藝術地位、以他60歲的年紀,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努力從頭學起中國的昆曲呢?“其實日本戲劇受中國戲劇影響已經有幾百年了,我們的歌舞伎當年深受影響,所以我希望中心尋找藝術的‘源頭。”
至於當初希望把《牡丹亭》的故事移植到歌舞伎的初衷,而今的坂東玉三郎謹慎地表示:“還要再想想”,而靳飛則笑著委婉補充:“興致已盡”。
有趣的是,當前天下午坂東玉三郎抵達上海浦東機場的時候,這個著唐裝、滿身中國古典氣質的日本藝術家還被一群外地游客圍住問路。
一出驚夢驚四座
到去年在日本、北京分別上演《牡丹亭》的時候,坂東玉三郎已經掌握了《驚夢》、《離魂》兩折的表演技巧,其進步之迅速,讓張繼青、許鳳山等昆曲名家也感到吃驚。但坂東玉三郎自己並未滿足,一有空就向張繼青、許鳳山請教自己念白、演唱、身段的不足之處,甚至還虛心向為自己配戲的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求教。張繼青評價說:坂東玉三郎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他對藝術非常執著,自我要求非常嚴格。坂東玉三郎則謙虛地表示:“昆曲的細膩、和諧、安靜及其特有的高貴氣質,讓我感受到創造出這樣戲劇的藝術家的偉大與養育這樣戲劇的文化的優秀。我只是一個初學者,只能是努力而又努力地想辦法接近它,但距離表現昆曲之美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此前的兩此演出,總在掌聲中幕落,掌聲中幕又起,最長的謝幕達到了35分鐘,“完場后沒有一個觀眾退場,謝幕謝了又謝觀眾還是不肯走,一直鼓掌,坂東開始以為是觀眾客氣,他把幕扣著5分鐘不開,可觀眾還是不肯走……蘇昆的演員都說,演了一輩子戲從來沒這麼過癮過”。靳飛透露,而資深劇評人則認為,“全劇從頭至尾、舉手投足皆可看出坂東玉三郎對《牡丹亭》心存虔肅。這虔肅不僅使一個名伶在進入角色時能恪守規則、兢兢業業,也使得他在創作的前前后后保持著自制與謙恭。當他一次次向觀眾鞠躬致謝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坂東多麼像當年的梅蘭芳……”
而今,又是一年刻苦學習,每一天不間斷的排練,坂東玉三郎終於把“游園”一折也拿下來,相較一年前,他已經能夠演出“游園”、“驚夢”、“離魂”、“回生”四折。 昨天,提前表演《牡丹亭》片段的坂東玉三郎,技驚四座,以字正腔圓的唱念、幽婉動人的眼神、含蓄內斂的身體語言打動了每一位中日媒體記者的心,而一雙細細敷上粉妝的手,更是無言地訴說杜麗娘的少女情懷,台下仍是骨節有力的男人手,台上卻拈花微笑不語也動人,據記載,梅蘭芳對自己的手曾經倍加關注,甚至連擰毛巾都需假手他人,只為把最美的手勢留給觀眾,而坂東玉三郎則略帶遺憾地表示,“也許我的手有一點大了,但許多手勢,來自我對中國雕像人物手勢的模仿,我想,當年的梅蘭芳先生,也一定從中吸取過靈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坂東玉三郎演出該劇居然分文不取!出場費、演出費……這位大師從這出戲拿到的是絕對的“零收入”,靳飛透露:“他陶醉在劇中的每一句唱詞,他認為這就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報酬。”
坂東玉三郎 一身純淨,萬千婉轉(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6日00:56 東方早報

淮海中路上一幢幽靜的花園洋房,昔日傳奇巨商盛宣懷的故居,如今的日本領事館,大門低調地緊閉,屋內卻燈火通明,洋房的門扉輕輕開啟,花枝吊燈的映照下,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在一個人身上:眼波流轉、體態婀娜,白皙修長的雙手輕輕一點,便有春情無限。當這個畫著歌舞伎妝容的杜麗娘從所有人身邊走過,幾乎沒有人能想起,這會是一個60歲的日本老頭……
這是前天下午日本領事館為中日版昆曲《牡丹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也是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首次來到上海。坂東的一曲《驚夢》和《離魂》演罷,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感慨萬千,他們說,在日本,即使首相出面相邀,坂東玉三郎也絕不會在這樣的場合唱一次“堂會”。這一次,他是真的喜歡昆劇,真的想在中國介紹歌舞伎。
60歲的“思春少女”
即使唱著平日從來不能接受的“堂會”,坂東玉三郎的投入都讓人動容。從狹小的廳堂退場,給在座的賓客留下一個杜麗娘的背影,直至走出大門,玉三郎的腳步依然是“離魂”時的縹緲,眼神也是魂魄出竅時的恍惚幽怨,直至他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工作人員依然看見坂東踩著昆曲的碎步走回了化妝間。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是坂東玉三郎去年開始自己策劃,擔任藝術總監、總導演並主演的劇目。下周末在蘇州的演出,其實已經是該劇的第三度亮相,之前在日本的演出可謂轟動一時,觀眾的掌聲持續了整整25分鐘。只是,和之前幾次演出不同的是,經過了半年多的學習,坂東玉三郎已經在《驚夢》和《離魂》之外,又學會了《游園》和《回生》兩折。
看過坂東玉三郎昆曲表演,哪怕即使隻是一睹他的劇照,驚嘆都是難免的,這樣一位涂著厚厚白粉妝容的日本老人,舉手投足間竟能如此神韻畢現,只是一低首一蹙眉,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思春少女。盡管這個杜麗娘畫著歌舞伎的妝容,有著歌舞伎表演的痕跡,但骨子裡的神韻,卻是昆劇的。
坂東玉三郎不喜歡多說話,他只是微微笑道,歌舞伎表演講究不需要太豐富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能讓人看到人物內心的變化。昆曲也有這樣細膩、和諧、安靜和它特有的高貴氣質,這也是吸引他來學習演出昆劇的原因之一。
從一句中文不會到出神入化的昆劇表演
雖然舞台上的“坂東版”杜麗娘出神入化,地道的蘇白、純正的昆腔、恰到好處的節奏,婉轉動人,但事實上,就在兩年前,坂東玉三郎還是一句中文都不會、一點昆曲基礎都沒有。
坂東玉三郎說起自己結緣昆曲和《牡丹亭》的前后,覺得多少有些陰差陽錯。“其實,我最早是被牡丹亭的故事吸引,我喜歡這個美麗的關於夢的故事,我想把它帶回日本,移植到歌舞伎表演。”2007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幫助和安排下,坂東玉三郎來到中國觀看昆曲《牡丹亭》,在蘇州,他對昆曲名家張繼青的表演“一見鐘情”,於是開始跟隨張繼青學習昆劇杜麗娘的表演技巧。
在蘇昆學習時間日久,坂東玉三郎被這門古老的中國戲曲藝術深深牽絆,蘇州昆劇院朝夕相處的伙伴們開玩笑說,與其把《牡丹亭》移植到歌舞伎,不如就自己演昆劇吧。坂東玉三郎回想起這些說,“當時不知道怎麼了,自己就心動了,於是說,那就合作演一出吧。”
中日版《牡丹亭》於是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張繼青特地灌錄了唱詞和念白,寄到日本讓坂東玉三郎學習。而為了學會這門全新的藝術,對中文一竅不通的坂東玉三郎採用注音法進行記憶,並對照錄像中的口型反復練習。每天,他都要打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電話給導演,請導演為他講解每一句唱詞的意思。而進入排練場合成的時候,他硬是用“耳朵”記住了柳夢梅扮演者俞玖琳表演的每一個細節,以使自己和他在台上的合作“天衣無縫”。
更讓中方工作人員驚異的是,坂東玉三郎還翻出了《論語》、《孟子》和《老子》、《庄子》,一本一本地讀,他說,他就是要加深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張繼青對此感慨萬千,她說:“坂東玉三郎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他對藝術非常執著,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他的表演,讓身邊其他演員都顯得渺小。”但坂東玉三郎則顯得異常謙虛:“我隻是一個初學者,隻能是努力而又努力地想辦法接近它,但距離表現昆曲之美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美人爺爺”的傳奇人生
坂東玉三郎的人生很有傳奇意味。日本的歌舞伎演員都是世襲制的,出生的時候,坂東也並非他的家姓。玉三郎雖然出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之一的守田家族,但直到25歲的時候,他才正式襲名為坂東玉三郎,學習女形(男旦)表演。
很多人好奇,坂東玉三郎為何會選擇歌舞伎女形,坂東卻覺得這根本不是個問題。“我喜歡和服,從小就覺得我應該穿著它登台,而且,我覺得我可以成為最好的歌舞伎女形。”
而事實上,之后的35年確實印証了坂東玉三郎當年的自信,作為日本最好的歌舞伎藝術大師,他在日本幾乎人盡皆知,地位尊崇。而作為這門日本傳統藝術的代表人物,坂東並沒有滿足於這個傳統的舞台。他多次走出日本,走出東方,和西方藝術進行融合。他和現代舞大師貝嘉合作,和中國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巴赫靈感音樂電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尋希望》。坂東玉三郎說,他從未想過要改變歌舞伎的傳統,但他隻是希望實現東西方文化的互融,超越文化的界限,讓更多人了解歌舞伎藝術。
被歌舞伎藝術暈染了半個世紀,坂東玉三郎的舉手投足都有著優雅的氣息,他談吐悠緩,分寸有致,始終帶著淡淡的微笑,即使神韻間難免有女性化的痕跡,但卻絕不會讓人有任何齷齪的想法。和他交往過的人,都說這是一個無比純淨的人,無論是舞台上還是生活中。平時的日子,坂東除了白天在排練廳度過,晚上在劇場演出,臨睡前半個小時接受專業醫師的按摩,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一生未娶的坂東玉三郎,也沒有任何緋聞,很多人說,他這輩子,只娶了歌舞伎“一人”為妻。
梅蘭芳對日本歌舞伎的影響仍在
很多看過坂東玉三郎表演的中國觀眾說,看過了他那種美,終於了解了梅蘭芳的美。而事實上,坂東玉三郎半生都痴迷梅蘭芳,他和梅蘭芳的淵源更可延續到父輩。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坂東的祖父十三世守田勘彌就與訪日的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同台演出,守田家族也因此與京劇結緣。坂東玉三郎年少時,便常常聽父親談起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大師,因此從小就深受梅蘭芳影響。他不僅在家中挂著梅蘭芳的劇照,還閱讀了大量與梅蘭芳有關的資料。20歲時,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坂東玉三郎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京劇《楊貴妃》。”
幼小的坂東玉三郎當時遭到了父親的呵斥,認為他信口開河,但是這沒有阻擋他追尋梅蘭芳足跡的想法。1987年,坂東玉三郎專程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了京劇《貴妃醉酒》,把其中的台步和水袖,應用到了他后來出演的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時隔22年,坂東玉三郎又和中國戲曲結緣。他甚至笑說:“當初,梅蘭芳學習昆劇以滋養京劇,現在我卻把從梅葆玖那裡學習得來的京劇元素再還給昆曲,這確實很有意思。”而對於梅蘭芳,他至今仍然有著特殊的感情:“梅蘭芳當年對我們家族乃至對於日本歌舞伎界的影響,延續了幾十年,至今仍在。”
中日版《牡丹亭》技驚日本駐滬總領館
(2009-3-4 10:58)

坂東玉三郎與俞玖林昨天在日本駐領事官邸內的招待會上現場演出
本報訊(記者 李婷)昨天,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橫井裕先生在領事官邸內為即將於蘇州公演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招待會。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代表、日本駐滬機構代表、日本媒體、上海戲劇界等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招待會。中日版《牡丹亭》的
主演坂東玉三郎先生在招待會上演出了劇中的《驚夢》與《離魂》兩折,他的精彩表演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我們非常期待中日版《牡丹亭》在蘇州的公演”。
2008年3月和5月,由坂東玉三郎領銜主演的中日版《牡丹亭》,成功地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和北京湖廣會館劇場演出三十場,這是第一台由馳名世界的外國戲劇大師主演的昆曲演出,也是昆曲史上最高級的中外合作演出。橫井裕總領事在致辭中介紹了坂東玉三郎與世界多位一流藝術家的成功合作,並且認為坂東是一位在電影、舞蹈、現代劇等多重領域展示出多方面才能的出色藝術家。在隨后的採訪中,他又對記者表示:“雖然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很多,但昆曲是中國獨有的古老藝術形式,也許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表演昆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坂東是日本的歌舞伎名手,從未學過中文的他三年前開始學習昆曲,能達到今天這樣的程度非常不容易。由於中、日兩國的文化有著共同背景,對於坂東這樣藝術水准達到相當層次的大師來說,超越語言這個障礙應該是不太困難的。希望中日之間這樣的文化交流越多越好。 ”
中日版《牡丹亭》蘇州公演的主辦方,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處的彭尤克表示,“坂東先生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蘊的表演大師,功力深厚;他准確地演繹出了杜麗娘這一人物的情感與內涵,在我國戲劇界引起強烈反響。今天的招待會也表明日本政府對這次演出的高度重視。我們期待蘇州公演能為中日文化交流帶來更多的豐碩成果。 ”
中日版《牡丹亭》將在蘇州演出 主演稱"很緊張"
2009年03月02日 2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日,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在蘇州加緊排練中日版《牡丹亭》。近日,從江蘇省文化廳獲悉,3月13日、14日,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將聯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聯袂演出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據介紹,中日版《牡丹亭》分為七折,即《游園》《驚夢》《寫真》《離魂》《叫畫》《幽媾》《回生》,其中,《游園》《驚夢》《離魂》《回生》四折中的杜麗娘由坂東玉三郎出演,《寫真》《幽媾》兩折中的杜麗娘由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翁育賢扮演。 中新社發 徐志強 攝


中新網蘇州三月二日電(記者 周建琳)“雖然每天自己都很刻苦的練習,但想到馬上要在昆曲的發源地蘇州演出,我的心裡還真的很緊張。”在今天的媒體見面會上,坂東玉三郎,言語輕柔、笑容溫和。他說,到蘇州演出自己充滿了期待,希望把這台戲送到昆曲的故鄉接受檢驗,能夠完善呈現。
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有著“日本梅蘭芳”美譽。 由他與蘇州昆劇院聯袂演出的中日版《牡丹亭》二00八年三月,在日本京都南座連演二十場,場場爆滿。 五月,該劇又在北京湖廣會館演出十場,同樣取得巨大成功。評論界稱贊,“藝術之花盛放,已難分古今中日。”
三月十三日,中日版《牡丹亭》將在蘇州進行演出。這次坂東玉三郎蘇州演出是純粹的昆曲演出,在演出內容方面,坂東玉三郎新學會的《游園》、《回生》兩折被增加進去,整個中日版《牡丹亭》分為七折,其中,《游園》、《驚夢》、《離魂》、《回生》四折中的杜麗娘由坂東玉三郎出演。
據了解,今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簽訂三十周年,此次的中日版《牡丹亭》演出作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得到了多方關注。日本駐滬總領館將舉辦坂東玉三郎蘇州演出的推介會,坂東玉三郎也將走進南京大學、蘇州大學進行演講。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表示,作為昆曲的國際傳承人和推廣人,坂東玉三郎正在推動中國昆曲走向世界——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遠的意義。(完)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に坂東玉三郎氏が出演
日本の歌舞伎界の大御所である坂東玉三郎氏は2日、蘇州で中日版昆曲《牡丹亭》稽古を行った。江蘇省文化庁によると、坂東氏は蘇州昆劇院の役者と13日と14日の両日、中日版昆曲「牡丹亭」を共演するという。
坂東氏は2日に行われた記者会見で、「毎日、忙しく練習をしていますが、昆劇の故郷である蘇州で出演すると思うと、とても緊張します。蘇州での共演はとても期待しており、今回の出演が昆劇の故郷で検証されれば完全なものになります」と述べる。
「日本の梅蘭芳」とも呼ばれる坂東氏。今回、蘇州昆劇団と共演する昆劇『牡丹亭』は、2008年3月に京都四條南座で20回、今年5月には北京の湖広会館で10回の公演が行われた。その大盛況ぶりに演劇の専門家たちは、「芸術の花が咲き誇り、昔と今の中日は分けがたい」評している。
今年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の調印から30年を迎え、この共演も両国の文化交流の重要なプロジェクトの一つだ。上海駐在日本領事館は坂東氏の蘇州公演の紹介イベントを開催し、南京大学と蘇州大学では坂東氏の講演が行わ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蘇州昆劇院の蔡少華院長は、「坂東氏は昆劇の世界の伝承人であり、また押し広める人として、中国昆劇が世界に向っていくことを推進している。これは中日版昆曲『牡丹亭』の公演以外に更に深い意義がある」と話す。
「チャイナネット」2009年3月3日
坂東玉三郎將在科文演繹杜麗娘
2009年03月02日 20:29:29 來源:姑蘇晚報

姑蘇晚報訊(記者 李婷 攝影 張健)今天下午,抵達蘇州三天的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先生在蘇州昆劇院舉行了一場記者見面會。就在見面會舉行之前,他剛剛結束了與同伴們的排練。從2月28日到達蘇州起,坂東觀看了他本月13日、14日將要演出的科文中心大劇院、開始了每天一次與蘇昆演員的認真排練,“從我接機見到坂東先生時,我覺得他已經進入了《牡丹亭》,成為了杜麗娘。”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用這樣的評價作為整場見面會的開場白。
對優秀古典戲曲表現出極度尊崇的坂東玉三郎表示:“由於這次到蘇州的公演,是來到昆曲的發祥地演出,我一直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不能達到比較完美的結果,但是請觀眾們一定要走進劇場來欣賞演出,如果大家能來看我的努力結果,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在排練和演出中與蘇昆演職員們建立起友誼的坂東還表示,“因為得到了蘇昆朋友們的幫助,我是個非常幸福的人。”
坂東玉三郎:將盡力奉獻一台傳統的昆曲《牡丹亭》



歌舞伎大師跨行來學昆曲會遇到哪些難題?昆曲表演藝術元素會對歌舞伎的創新和發展有什麼借鑒和影響?坂東對男旦在中國戲劇中的發展持什麼樣的態度?中日版《牡丹亭》將於3月13、14日在蘇州科技文化中心上演,來自昆曲故鄉的觀眾在驚喜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疑問。3月2日下午,中日版牡丹亭總導演也是主演坂東玉三郎在蘇州昆劇院劇場舉行媒體見面會,解答了來自各界的疑問。坂東先生表示此次不會將歌舞伎元素加入昆曲表演中,雖然很有壓力,但他將盡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昆曲作原汁原味的演繹。
昆曲和歌舞伎不“牽手”
坂東玉三郎樂於參與新作品的創作,並多次進行跨界合作。他不僅在歌舞伎方面造詣頗深,還廣泛涉足各個藝術領域,舞蹈,演奏,電影,舞台劇,近年來甚至將觸角延伸到中國傳統戲曲,08年,坂東玉三郎與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日本京都南座和北京湖廣大戲樓進行了演出,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坂東玉三郎曾經將中國京劇和日本歌舞伎的手牽到了一起,在創作歌舞伎《楊貴妃》時,把京劇《貴妃醉酒》中的一些優秀元素融入到表演中。在京都、北京、蘇州三地演出30多場中日版《牡丹亭》后,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有沒有機會牽手合作呢?坂東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昆曲和歌舞伎在技巧方面的相似點幾乎沒有,但是從大藝術的角度來說,互相間可能會有影響,在如何設計角色、面對角色方面合作更有可能性。他不會用歌舞伎的東西來改造昆曲,要認真地按照昆曲的套路演昆曲,中日版《牡丹亭》要向傳統昆曲回歸。
昆曲始於600多年前,昆劇大致完成於450年前,這和日本的“能”和“歌舞伎”的初創期重合。中國和日本的傳統優秀文化藝術在保存和傳承方面都面臨著諸多難題。坂東先生認為,傳統藝術要保存並不意味著要將其原封不動地送進博物館珍藏起來,而是要將其發展地傳承下去,在這方面,青春版《牡丹亭》起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在昆曲故鄉演出有壓力”
2月28日,坂東一抵達蘇州就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牡丹亭》的准備工作中。他剛下飛機便馬不停蹄地到科文大劇院進行場地考察,並對燈光、音響進行了測試。
3月1日,中日版《牡丹亭》在蘇州昆劇院舉辦開排儀式后,坂東先生就投入了緊張的排練。他表示,蘇州是昆曲的故鄉,在這裡進行演出非常緊張,雖然他不能將《牡丹亭》的內容進行完整演出,但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蘇州昆劇院的幫助、指導,他將把自己努力的結果全部展示出來。他期待自己的這台戲能夠經得起“昆曲故鄉”觀眾們的檢驗。他說,像《牡丹亭》這類愛情題材在歌舞伎中也有很多,所以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作為跨行並且對於一個學習昆曲藝術的外國人來說,最大的難度還是在發音上。《牡丹亭》的內容很崇高,對白、唱詞也都體現了豐富的思想內容,杜麗娘年方隻有二八,到底要將表演重點放在《牡丹亭》的深度上還是體現杜麗娘的少女情懷上,也令坂東感到煩惱,他希望觀眾的反饋能幫助到他。
科文:集聚有緣人的地方
坂東和馬友友都是對藝術充滿熱愛、樂於創新的人。他們早在1997年就合作演出了巴赫靈感音樂電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尋希望》。在那次合作中,日本傳統藝術歌舞伎和西方巴洛克音樂間撞擊出了美麗的火花,得到了國際的認同,實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互融,超越了文化的界限。
科文的舞台是一個集聚有緣人的地方,2007年,馬友友先生和絲路合奏團在科文大劇院表演《絲綢之路》系列音樂作品。巧合的是,2年后,坂東也將在同一個舞台上演出和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牡丹亭》。當記者告訴坂東先生這個巧合的時候,他還很疑惑地向科文的相關負責人確認,在得到証實后,他驚訝之余也享受著這份不可思議。

在對科文中心大劇院的實地察看過程中,坂東先生對科文中心的硬件設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科文大劇院非常棒,跟他演出過的世界頂級劇院相比毫不遜色,唯一的擔心是科文大劇院的舞台比較大,在如此大的空間裡演繹昆曲,與觀眾的溝通可能會比較有距離感。他表示既然舞台無法按照劇本改變,在接下來的排練中,他將在有限的時間裡改進自己的演出,盡力使演出發揮到最佳狀態,讓觀眾高興和滿意。
編輯 周昕
2009年3月2日
坂東玉三郎:伝統そのままの昆劇『牡丹亭』を演じるために全力を盡くす
日本の歌舞伎の大禦所が蘇州の崑曲を學びに來て、どんな苦労があったのだろうか?
蕓術性の高い要素を表現する昆劇は、歌舞伎の創作と進歩にとってどのような手本となり、影響を與えたのだろうか?坂東玉三郎は、女形が中國の演劇の中で演じ続けられて來たことについてどのように思っているのだろうか?
中日版『牡丹亭』が3月13日、14日に蘇州科技文化蕓術センターで上演されることになり、崑曲の故郷である蘇州の崑曲ファンを大喜びさせていると同時に多くの質問も寄せられている。
中日版『牡丹亭』の総監督であり主演でもある坂東玉三郎は3月2日午後、蘇州昆劇院の劇場で行った記者會見でたくさん寄せられた質問に答えた。坂東玉三郎は、今回の蘇州での公演では、歌舞伎の要素を昆劇の表現に付け加えたりはせず、非常なプレッシャーのある中で、できるだけ自分で昆劇の本質的な表現を理解し演技するように努力している、と語った。
崑曲と歌舞伎は「相互交流」は出來ないだろうか
坂東玉三郎は今まで新作品の創作に加わったり、異業種の蕓術家とのコラブレーション(共演)を多く行って來た。彼は歌舞伎について大変に造詣が深いばかりでなく、蕓術の各點の分野、舞踴、楽器演奏、映畫、舞臺劇、最近では中國伝統の戯曲にまで手を広げるなど幅広く活躍している。2008年、坂東玉三郎は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との合作による中日版『牡丹亭』と歌舞伎の『楊貴妃』を日本の京都南座と北京の湖広大劇場で公演を行い、中日の蕓術交流の新たなページを開いた。
坂東玉三郎は、かつて中國の京劇と日本の歌舞伎の共演を考えたことがあり、歌舞伎の『楊貴妃』を創作する時に京劇の演目『貴妃酔酒』の中の素晴らしい箇所だけを歌舞伎の演技に取り入れたことがある。
京都、北京、蘇州の三ヶ所で30回余りの中日版『牡丹亭』の公演を行った後、中國、日本の二つの無形文化が共同で公演する機會があるのだろうか?坂東玉三郎は否定的な答えだった。彼は、昆劇と歌舞伎の演技の類似點は殆ど無い、しかし両者の蕓術性の面から見れば、両者は互いに影響を受けている、いかに役柄を作るかと言う點では、一部の役柄に対しては共演の可能性はある、と語り、更に、歌舞伎の演技や手法を使って昆劇を変えるようなことは全く必要ではなく、真剣に崑曲の伝統に従って崑曲を演じるだけである、中日版『牡丹亭』は伝統的な崑曲に立ち返るべきである、と語った。
崑曲は600年余り前に始まり、大體450年前に昆劇として完成されたとされ、日本の「能」や「歌舞伎」の始まりと重なっている。中國と日本の伝統的で素晴らしい蕓術文化は文化の保存と伝承の面で多くの困難を抱えている。坂東玉三郎は、伝統蕓術はただ保存するだけ、博物館に送って保存するだけでは全く意味が無く、伝統蕓術は進歩させながら継承して行くべきである、と語った。この點だけでも、青春版『牡丹亭』は理想的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と言えるだろう。
「崑曲の故郷での公演は大きなプレッシャーがある」
2月28日、坂東玉三郎は蘇州に著くとすぐに精力的に『牡丹亭』の準備に入った。
彼は、飛行機を降りるとすぐに蘇州科技文化蕓術センターの大劇場に駆けつけ、劇場の視察や劇場の照明や音響効果のテストを行うほどした。
3月1日、中日版『牡丹亭』のリハーサル開始式の後、坂東玉三郎は緊張した面持ちでリハーサルに參加した。
蘇州は崑曲の故郷であり、ここでの公演は非常にプレッシャーがある。『牡丹亭』の演出を自分一人でやることは出來ないが、しかし、自分の頑張りと蘇州昆劇院の指導や助けを借りて、全力で取り組んだ結果を演技に出していきたい、と話した。坂東玉三郎は、自分と昆劇院の俳優との共演が「崑曲の故郷」の観客の眼鏡に適うことができるかどうか楽しみである、と語った。彼はまた、『牡丹亭』のような戀物語の題材は歌舞伎の中にもたくさんあるので、ストーリーを理解することに苦労はない、しかし、崑曲を學ぶ、一人の外國人の立場から言えば、最も難しいのは、「せりふを発する」ことである、『牡丹亭』の內容は上品で、劇中の會話も詞の朗誦でも豊かで奧深い思いを表現している、劇中の主人公、杜麗娘はわずかニ八の年齢(2×8=16歳)、演技の重點を『牡丹亭』のストーリーの奧深さに置くのか、杜麗娘の乙女心に置くのか演技者として悩むところである、観衆の反応がそれを決める助けにな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と語った。
科文センターは縁のある人を呼び集める場所
坂東玉三郎と世界的なチェロ演奏家の馬友友氏は共に蕓術に熱意を持つクリエーター。二人は1997年にはバッハの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ミュージック映畫の第五部作品『希望への苦闘』を共同で演出している。この共同製作の際、日本の伝統的な歌舞伎蕓術と西歐のバロック音楽とがぶつかり、激しい火花が散ったことは世界的にも有名な話で、東洋と西洋の文化が融合し、蕓術は両者の境界を越えたのであった。
科文センター大劇場の舞臺は縁の有る人が集まる場所で、2007年、馬友友氏はシルクロード楽団(絲路合奏団)と科文センター大劇場で『シルクロード』を演奏した。ちょうど2年後に坂東玉三郎は同じ舞臺で蘇州昆劇院と合作で中日版『牡丹亭』を演じようとしている。
この偶然の一致を坂東玉三郎に話すと、彼も疑わしげに科文センターの責任者に確かめ、それが事実だと知ると、事の意外さに驚くと同時に嬉しそうであった。
科文センターの大劇場を実際に視察している中で、坂東玉三郎は科文センター大劇場の構造や設備については高い評価をした。彼は、科文大劇場は非常に素晴らしい劇場である、彼の今までに公演を行ってきた世界の劇場と較べてなんら遜色がない、ただ一つ心配なことは、科文大劇場の舞臺が比較的広いと言うことである。この大きな舞臺の上で崑曲を上演すると、観客との間の交流にやや距離感が出る、劇の腳本を今更変更することは出來ないので、今後のリハーサルの中で、時間が許す限り彼の演出を変えて行き、最高の演出で観客の期待に応えるよう全力を盡くす、と話していた。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