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2006 Tamasaburo has started a new projec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lay "The Peony Pavilion (牡丹亭)". This blog attempts to track the progress of this project through various news articles, videos and pictures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For a chronological list of events, see "Project Timeline" sidebar.

For Japanese news articles, see this special section.

To translate anything into English or Japanese, try these following tools: yahoo or Google.
残念ながら無料の翻訳ツールの中国語→日本語は不完全です。一部意味不明になり、おおよその内容が推測できる程度です。(中国語→英語の方が未だわかりやすいかもしれません。)


2009年2月19日木曜日

latest interview with producer 靳飛

“日本梅蘭芳”情陷中國昆曲 連演20場滿座

2009年02月20日02:15 揚子晚報

  地道的蘇白、婉轉的唱腔、嫵媚的身段……沒有人會相信台上那個美貌多情的中國古代少女杜麗娘是個60歲的日本男人。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迷戀中國昆曲,他在不會漢語、更無昆曲基礎的情況下,以其精深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舞台經驗,並通過向張繼青等昆曲名家刻苦學習,終於2008年3月和5月分別在日本京都和中國北京,成功地領銜主演了中日版昆曲《牡丹亭》三十場,吸引觀眾數萬人次,在兩國劇界“炸了窩”。3月13日和14日,玉三郎將再次攜手蘇昆,在昆曲的發源地蘇州舉行公演。昨晚記者採訪了在南京做短暫停留的該劇導演兼制作人、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靳飛先生,這位與坂東玉三郎結交十幾年、同樣對中國戲曲有著深切熱愛的“戲痴”道出了坂東與梅蘭芳、與中國文化的若干不解之緣。

  太巧了!

  沒遇上梅蘭芳是我們共同的遺憾

  “那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這句《牡丹亭》中的經典唱詞也是很多中國觀眾對坂東玉三郎提出的一個問句,作為日本歌舞伎守田家族第五代傳人,坂東玉三郎是歌舞伎最著名的“女形”(男旦)演員,這樣一位在日本有著梅蘭芳在中國一樣地位的大師怎麼會痴迷上了中國昆曲?說來話長,靳飛聊起了這其中的一系列“巧合”,“十幾年前,我在日本看到坂東玉三郎的歌舞伎演出,我當時驚呆了!東方戲劇界居然有這樣的人物!沒趕上梅蘭芳的年代一直是我的遺憾,現在我不遺憾了,我趕上玉三郎了!”靳飛興奮之余在演出結束后就找到工作人員要見玉三郎,接下來明星與粉絲的見面變成了兩個戲迷之間的交流,尤其靳飛一說到自己的偶像梅蘭芳時二人更是一拍即合,“坂東非常激動,他說:沒遇上梅蘭芳是我們共同的遺憾”。原來出身戲劇世家的玉三郎年少時便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的魅力。20歲時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他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梅蘭芳的作品”,當時父親訓誡道:“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可這卻成了他的一樁心事,“2004年有一天玉三郎突然跟我說:我們一起來做《牡丹亭》怎麼樣,我太愛這個戲了,我想嘗試梅蘭芳演過的杜麗娘”。

  坂東、靳飛與梅蘭芳之間的淵源還不止於此。電影《梅蘭芳》裡有個日本軍官田中隆一為保護梅蘭芳自殺了,這個人物已經有報道揭秘“多少有些日本戲劇學家波多野乾一的影子”,其實波多野乾一就是靳飛太太的爺爺,當年波多野把梅蘭芳的戲劇帶到了日本,80多年后,波多野的孫女婿則把“日本梅蘭芳”帶到了中國。1924年梅蘭芳去日本演出,而1923年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梅蘭芳捐了一萬大洋;而去年5月,坂東在北京演《牡丹亭》,演出期間汶川大地震發生,坂東捐出了5.5萬元票房收入。

  太神了!

  一句中文不會,蘇白卻字正腔圓

  “等一下,是坂東先生”,跟記者聊天的過程中,靳飛接了個電話,一說就是半個小時,“他把剛學會的唱段唱給我聽,因為有客人,今天電話講的時間算短的,有時國際長途一打就是幾個小時”。別看台上的坂東玉三郎唱念都近乎完美,其實他一句中文不會說,這些唱詞全部都是張繼青老師特意親自灌錄了唱詞和念白,並錄制了口型,寄到日本供玉三郎學習。玉三郎則對照這些“教材”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每段台詞什麼意思我要一句一句解釋給他聽,而蘇白我也不會,就只好請蘇昆的演員教我,我用拼音標好發音,然后教給坂東”。全然沒有昆劇基礎、不懂一點中文,可坂東的杜麗娘卻聲情並茂、婉轉動人,就拿連很多練了不少年昆劇的演員都不敢輕易嘗試的《離魂》一場戲來說,坂東練唱詞練了一個多月,而他的版本卻堪稱經典,“他擅長演悲劇,剛開始合練時蘇昆的演員都驚呆了”。其實為了演好《牡丹亭》,坂東還不止練基本功,“他研究杜麗娘這個角色,他問我她那個時候都看些什麼書,我說無外乎《論語》、《孟子》之類的,他真的找來一本一本地讀,他越看越喜歡”。

  以坂東的藝術地位、以他60歲的年紀,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努力從頭學起中國的昆曲呢?“其實日本戲劇受中國戲劇影響已經有幾百年了,他們的歌舞伎當年也是受我們影響,所以他想尋找他的藝術的‘源頭’。至於梅蘭芳更是他從小就喜歡的偶像,1987年,玉三郎曾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應用於后來出演的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

  太火了!

  日本連演20場滿座,謝幕半小時

  掌聲中幕落,掌聲中幕又起,更熱烈的掌聲中又一次次幕起幕落……記者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僅看到《牡丹亭》在日本南座劇場演出時謝幕的精彩視頻就已經深切感受到觀眾的激動心情了。靳飛告訴記者,在第一場演出前心裡還沒底,“坂東在日本的號召力毋庸置疑,所以我不擔心票房,但是我擔心日本觀眾對昆曲是不是認可,畢竟坂東的fans中幾乎沒有人看過昆劇”。可沒想到演出一演就是20場而且場場爆滿。據靳飛描述,最長的謝幕達到了35分鐘,“完場后沒有一個觀眾退場,謝幕謝了又謝觀眾還是不肯走,一直鼓掌,坂東開始以為是觀眾客氣,他把幕扣著5分鐘不開,可觀眾還是不肯走……蘇昆的演員都說,演了一輩子戲從來沒這麼過癮過”。如果仍有人認為《牡丹亭》的成功是借了坂東在日本受到萬千寵愛的光,那麼《往事並不如煙》作者章詒和在日本觀看演出后的感想應該算是非常客觀,“全劇從頭至尾、舉手投足皆可看出坂東玉三郎對《牡丹亭》心存虔肅。這虔肅不僅使一個名伶在進入角色時能恪守規則、兢兢業業,也使得他在創作的前前后后保持著自制與謙恭。當他一次次向觀眾鞠躬致謝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坂東多麼像當年的梅蘭芳,比梅葆玖還像……”

  用了這麼多心血、獲得如此成功,可另外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坂東玉三郎演出該劇居然分文不取!出場費、演出費……這位大師從這出戲拿到的是絕對的“零收入”,靳飛透露:“他陶醉在劇中的每一句唱詞,他認為這就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報酬。”

  太氣了!

  《梅蘭芳》得不到獎“實至名歸”

  在大型紀錄片《梅蘭芳》中,靳飛是作為顧問和研究學者的身份出鏡的,所以說到陳凱歌的電影《梅蘭芳》時他立刻激動起來,“在柏林空手而歸我覺得是‘終於有了公正的評價’。這不是梅蘭芳的失敗,是《梅蘭芳》的失敗。他為什麼要拍梅蘭芳?首先他要是個偉大的藝術家,可是在裡面梅蘭芳完全是個大龍套,所有人都比他有本事。從導演、編劇、演員都很失敗,而罪魁禍首當然是導演和編劇。他們把一個淺薄的梅蘭芳強加給觀眾。陳凱歌說自己喜歡梅蘭芳,其實個人喜不喜歡梅蘭芳是極其不重要的事,但你不能毀了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黎明簡直就四不像,既沒氣質也不漂亮,底氣不足,一副過氣了的樣子,梅蘭芳要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他了”。對於陳凱歌這次胸有成竹的新作,靳飛說,“《霸王別姬》成功了,但京劇題材的電影不會成功兩次;《無極》失敗了,《梅蘭芳》也沒讓他翻身,所以我說他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他太自以為是了,自以為是到認為可以藐視一切前輩”。靳飛說他自己不會拍關於梅蘭芳的傳記,“關鍵是沒有人,沒人可以演梅蘭芳,當然這也是陳凱歌的苦處。既然沒有第二個梅蘭芳,就不要拍梅蘭芳了!”

  本報記者 張 艷 鞠健夫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