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坂東玉三郎帶著中日版《牡丹亭》來到了昆曲的故鄉——蘇州。但這一次,他並不只是為了將自己演繹的《牡丹亭》展示給蘇州市民的眼前。3月6日,他第一次走進校園與蘇大學子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3月9日,他更是來到了南京,在南京大學科技館中進行了來華后的第二次演講。在兩次演講中,他與觀眾分享了自己對昆曲、對藝術的一些想法,讓聽眾體會了一名大師的風採。聽完演講的學生紛紛表示,坂東先生非常親切,十分可愛。
歌舞伎教授抱怨坂東“移情別戀”
在坂東進行南京大學演講之前,有兩位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教授吸引了所有聽眾的耳朵,作為此次演講全程翻譯的著名漢學家刈間文俊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引來了台下觀眾的熱烈掌聲。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位白皮膚、高鼻梁的比利時人脫口而出的竟是日語,還是個研究歌舞伎的專家。這兩個來自異國的學者在演講開始之初就掀起了活動的第一個高潮,吊足了聽眾的胃口。
戴沃斯·帕特裡克(Devos Patrick)首先向觀眾介紹了歌舞伎的歷史和坂東的一些基本情況。1986年,坂東曾在巴黎進行過歌舞伎的表演,吸引了歐洲市民的關注。以后,他又與世界著名藝術家共同進行舞蹈創作和現代劇表演等,活動范圍日益擴大。“我曾經想積極地邀請他再次來歐洲表演,可是他拒絕了,卻在87年的時候去北京學了京劇,現在,又來蘇州學昆曲。我想,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從而對歐洲的興趣喪失了。”戴沃斯有些孩子氣地向聽眾抱怨著。
的確,1987年,在向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的過程中,坂東得知《貴妃醉酒》深受昆曲影響,而昆曲產生的時間,與日本的能樂和歌舞伎差不多。從此,他對昆曲產生了濃厚興趣。
親身示范昆曲與歌舞伎的沖突
坂東曾一再的強調他在沒有化妝和戲服的掩飾下,是絕對沒有勇氣站在這麼多人面前進行表演的。所以即使是和眾多真誠的學生進行交流,坂東也堅持要採用問答式的方法,因為他覺得,自己從小開始學習歌舞伎的時候就是一對一的進行教授的,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有勇氣將最真實的自己展示在大家的面前,相對應的是,在兩場演出中,“害羞”一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然而,真正的大師是一定能夠克服自身的弱點,迎接新的挑戰的,坂東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勇氣。當南大學生向坂東問及他認為昆曲與歌舞伎有哪些沖突時,科技館中有人發起了“希望坂東先生給我們演示一下”的倡議時,他卻沒有委婉拒絕,而是“給我點時間考慮一下”。在短短的時間裡,盡管沒有厚厚的脂粉和完整的戲服,坂東還是努力地使自己盡快進入到角色中去,也許這樣,他才能有勇氣面對聽眾的要求。他向聽眾演示了歌舞伎和昆曲不同的站姿,並順勢表演了《牡丹亭》中看到牡丹、聞牡丹等系列動作,他最后將牡丹瀟洒一扔的動作引發了聽眾的陣陣笑聲,也讓他從古典少女的角色回到了現實生活中。
“不要輕易將傳統作品進行現代化演繹”
坂東曾將在京劇中學習到的元素融入了歌舞伎的表演,創作出了歌舞伎《楊貴妃》,現在又來重新演繹昆曲經典《牡丹亭》,雖然08年在京都和北京的演出的30余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進行重新演繹的行為還是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
當有學生問起坂東如何將古典作品進行現代化演繹的時候,坂東表示,不要輕易地將古典作品進行現代化演繹。他表示,自己的歌舞伎版本《楊貴妃》自87年學習京劇以來,前后共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精心打磨。而現在昆曲《牡丹亭》的每折戲雖然都隻有短短的15分鐘表演時間,但他在背后花費的卻是半年時間的辛苦練習。“《驚夢》和《離魂》我用了1年時間,《游園》是從去年9月開始到今年2月結束學習的,而《寫真》一折爭取在今年年底學習完畢。”坂東也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將歌舞伎的元素加入到這次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中,他在談及對待昆曲保護與發展的認知時表示, 一方面,應該保持藝術的基本,另一方面,也應該敞開心扉。 “古典藝術要用慎重的態度對待時代,在創作新作品的時候不破壞藝術本真是最重要的。 ”他透露,將把歌舞伎《楊貴妃》傳授給蘇州昆劇院的演員,至於這種創新觀眾能不能接受還不確定。
當崇拜坂東的日本觀眾用看歌舞伎表演同樣的熱情走進南座劇場時,意味著昆曲的欣賞群體再次走出了華語人群,中國昆曲向著世界舞台又走出了一步。問及坂東將如何推動昆曲在日本的發展時,他的回答卻是“比在日本發展更重要的是昆曲能在蘇州繁盛起來,要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昆曲最重要。”
看,日本“梅蘭芳”來了!
2009年03月10日02:15 現代快報


姣好的面容襯上白皙的膚色,輕輕一點頭,無限優雅集於一身。昨天,日本國寶級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來到南京大學演講,一現身即引來無數驚呼。作為日本歌舞伎最著名的“女形”,坂東玉三郎意外地愛上了昆曲。去年,他還和蘇州昆劇院合作排演了《牡丹亭》,在京都南座公演后引起轟動。3月13日,注入了“日本美”的《牡丹亭》還將在蘇州上演。
吳儂軟語演繹杜麗娘
“坂東版”杜麗娘是個奇跡,地道的蘇白、純正的昆腔,舉手投足間神韻畢現。可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怎麼會喜歡上中國古典藝術,又怎麼能透徹領悟劇中唱詞的含義,唱念都做到完美呢?
原來,幼時的玉三郎就常常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和梅蘭芳,1987年,他專程到北京向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知梅蘭芳的京劇表演受昆劇藝術的諸多滋養,於是萌生了學習昆劇的念頭。
“幾年前,我就請人設計了日本版的《牡丹亭》,還打算直接用日文表演的。”坂東玉三郎說,后來,他在蘇州昆劇院學習,朝夕相處的伙伴建議他演純正的昆劇。沒想到,他居然被說動了。看了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他更下定決心。他向中國昆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演“杜麗娘”一角。
語言這一關他就過得夠嗆。“蘇州腔很難學的。”微皺下眉頭,他的語氣中略帶點“抱怨”,“后來就對著張繼青灌錄的唱詞和念白,標上音標,強行記憶,反復地練習。歌詞還好一些,有歌譜,調子也是定下來的,念白就難了。”
表演中,演員要和完全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這才是最難的。坂東玉三郎告訴大家,中國是大陸國家,而日本是島國,生長地不同,文化氛圍也截然不同。歌舞伎演員要把昆曲中的角色演活,真的不容易。這次到蘇州演出,他將表演《牡丹亭》裡的《游園》《驚夢》《還魂》這三折戲。
梅葆玖是他的老師
很多看過玉三郎表演的中國觀眾說,看了他那種美,終於了解了梅蘭芳的美,而坂東玉三郎曾憑借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出演楊貴妃而贏得日本“梅蘭芳”的美譽。事實上,坂東玉三郎半生都痴迷梅蘭芳,他和梅蘭芳的淵源更可延續到他的祖父。他的祖父就是歌舞伎大師十三世守田勘彌,1923年來北京時結識梅蘭芳后一見如故成為知己,並且在北京、東京都曾同場演出交流。上世紀50年代,梅蘭芳訪日表演時,還和玉三郎的父親見面傾談。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氣氛熏陶下,玉三郎表示雖然從未與梅蘭芳謀面,卻從小就崇拜這位中國戲劇大師。他不但家中挂著梅蘭芳的劇照,還收集閱讀了大量他的資料。6歲開始學戲的玉三郎,在20歲時就萌生了演出梅蘭芳塑造的楊貴妃角色的想法。到40多歲時,玉三郎的藝術修養和表演越來越成熟,之后他專程到北京,師從梅葆玖,向他學習《貴妃醉酒》的台步、水袖。玉三郎笑說:“當初,梅蘭芳學習昆劇以滋養京劇,現在我卻把從梅葆玖那裡學習得來的京劇元素再還給昆曲,這確實很有意思。”而對於梅蘭芳,他至今仍然有著特殊的感情:“梅蘭芳當年對我們家族乃至對於日本歌舞伎界的影響,延續了幾十年,至今仍在。”
張國榮把他當偶像
在研究昆劇、京劇的同時,玉三郎也十分愛好中國的文學與電影,《論語》《孟子》和《老子》《庄子》,他是一本一本地讀,還笑說看不懂哪行就先空著,等找到老師再看。在電影方面,除了一些戲劇電影外,《霸王別姬》是玉三郎最喜歡的中國電影,其中對於張國榮的表現那是贊不絕口。“《霸王別姬》我看過很多次,張國榮演得很好,我很欣賞他。誰知他也特別欣賞我,對我的評價很高,據說還把我視為自己的偶像。有一次我在日本表演歌舞伎,演出完后,張國榮趕到后台看我,進行了一些交流,說到《霸王別姬》時,張國榮對我說:‘你比我更適合演《霸王別姬》,我的角色應該你來演。’”
《藝伎》中
鞏俐表現最好
很多不熟悉日本歌舞伎的人會把它與藝伎聯系起來,對此玉三郎也笑說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說起那部好萊塢大片——由章子怡、鞏俐主演的《藝伎回憶錄》,玉三郎卻故作神秘地說:“我和這個電影還真有些關系!我此前從未在媒體面前說過。”原來當初好萊塢在籌備《藝伎回憶錄》時,制片人曾找到玉三郎,要求他擔任該片的藝術顧問,考証一些歷史的問題,但玉三郎認為在明治年間的藝伎歷史不好考証,而且好萊塢的模式他也不習慣,於是就拒絕了。“后來導演又找過我,再次讓我擔任藝術顧問,但我看了劇本后,覺得這部商業片的藝術層次太低,就拒絕了。電影上映后,我也看了一下,比我想象中的要略好,如果單從表現女性的情感上,我覺得鞏俐演得最好。”
快報記者 謝靜嫻 李谷
攝影 趙杰
日本“梅蘭芳”迷倒南大學子

坂東玉三郎
本月13、14日,日本“梅蘭芳”坂東玉三郎與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將在蘇州上演。昨日,這位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首次來寧,與南大學生及媒體展開交流。原本是一場講座,結果應玉三郎的要求變成了“答記者問”。被歌舞伎藝術暈染了半個世紀的坂東玉三郎,甚至當場用形體示范了昆曲與歌舞伎的不同。眼波流轉、舉手投足婉轉淡定,難怪有學生感嘆,玉三郎“迷死人不償命”。
◎對楊紫瓊出色演藝伎贊賞有加
對於一輩子只娶歌舞伎“一人”為妻的玉三郎來說,不真實描述歌舞伎生活的藝術作品並不可取。因此,他就曾拒絕了《藝伎回憶錄》制作團隊的邀請,不過,對於楊紫瓊的表演,他倒是贊賞有加。
記:為何會選擇做女形(男旦)?
答:這根本不是個問題。我喜歡和服,從小就覺得我應該穿著它登台,而且,我覺得我可以成為最好的歌舞伎女形。
記:一般人會對歌舞伎表演留下面無表情的印象。
答:從小受的教育告訴我,只靠面部表情來表演層次不高。歌舞伎表演不需要豐富的表情和動作,卻能讓人看到人物內心的變化。昆曲也有這樣細膩、安靜和高貴的氣質,這也是吸引我學昆曲的原因之一。
記: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演出很盛行嗎?
答:在日本,歌舞伎表演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在文化界擁有較大的影響力。歌舞伎表演通常有專門的劇場,一個月有10萬人會成為演出的座上客。
記:年輕人如何看待歌舞伎演出?
答:我兒子輩、孫子輩的觀眾都長大了,這些觀眾都願意到劇場來看歌舞伎演出。
記:你如何評價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對於日本歌舞伎生活的描寫?
答:這部電影的制片人曾經找過我,希望我能當藝術顧問,不過我認為,200多年的事情容易考証,有關明治前的歷史則不好考証。如果答應的話,估計我要在美國打架回不來了。不過,有關時代的考証並不能超越一些對於女人真實感受的表達,尤其是其中小百合的“姐姐”(楊紫瓊飾演),人物的心理感受演得非常好。
◎京劇緣 與張國榮惺惺相惜
很多看過坂東玉三郎表演的中國觀眾說,看過了他那種美,終於了解了梅蘭芳的美。上世紀20年代,坂東的祖父十三世守田勘彌就與訪日的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同台演出。他從小與京劇結下不解之緣。將京劇電影《霸王別姬》演繹得出神入化的張國榮也說,程蝶衣一角應該由玉三郎出演。
記:事實上,正是京劇與歌舞伎之間的淵源促成你來到中國學昆曲?
答:在我年少的時候,就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的出色,也從中知道了著名男旦演員梅蘭芳。前些年,我演出的《玄宗和楊貴妃》的《貴妃醉酒》,就是1987年梅蘭芳先生的兒子梅葆玖教我的。我對中國京劇向往已久,從小就知道京劇對日本歌舞伎影響很大,為了弄清楚京劇怎樣給歌舞伎帶來影響,帶著這個目的來到中國。在追尋梅蘭芳的足跡時,得知《貴妃醉酒》受到源於蘇州的昆劇《牡丹亭》的影響。在蘇昆,我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牡丹亭》。
記:說到和京劇的緣分,由於張國榮成功演繹了電影《霸王別姬》,你和他也有一段神交?
答:《霸王別姬》我看了很多遍,這部電影很不錯。這部電影在日本公開發行不久,我見到了張國榮。聊天時我對他說,你的電影非常好。他卻對我說,這個角色應該你來演。我們聊了很久,我們很談得來,有一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演員手捧多少鮮花,就意味著心中有多少苦楚。
◎學昆曲15分鐘唱段學半年
雖然舞台上的“坂東版”杜麗娘出神入化,事實上,他不僅沒有昆曲基礎,也不會中文。跟隨張繼青學習昆劇杜麗娘的表演技巧之后,他採用注音法進行記憶,並對照錄像中的口型反復練習。一折15分鐘的戲,他要學半年。為了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他還翻出《論語》、《老子》來讀。
記:對中國昆曲印象怎樣?
答:二三十年前,我看過蘇昆《牡丹亭》的演出錄像,有懷舊的感覺。
記:兩年前你還一句中文不會,一點昆曲的基礎都沒有。
答:本來我是想用日語表演昆曲的,只是想來中國學音樂,但是蘇昆的許多專家勸我用蘇州話演昆曲。《牡丹亭》很長,有50多折,連著演一星期都演不完。15分鐘的唱段對我來說要花半年時間去學,像我學《驚夢》、《離魂》就花了一年時間。學《游園》也從去年9月學到今年2月。我要感謝精通中國古典文化的靳飛先生,東京大學教授刈間文俊先生。我翻看《老子》的時候,遇到有不懂的就請教文俊先生。他甚至告訴我哪些不要看(笑)。蘇州腔真的很難學,不過我慶幸我不會普通話。
記:最難過的是語言關嗎?
答:語言的問題不重要。中國是大陸國家,而日本是島國,生長地方的不同,這種感覺很難跳躍。對我來說,學昆曲最難的是把握念白。日本人喜歡把時間、地點都定得清清楚楚,而中國人喜歡隨便改,這也不是壞事(笑)。跳過這個溝壑時,我和中國朋友相處十分隨和。
記:在日本會繼續傳播中國昆曲的工作嗎?
答:推廣一個劇種靠的不是戲劇運動,只能靠演好。
本報記者 張楠/文 尤曉源/攝
我很羨慕你們能在大學學習
2009年03月10日03:17 揚子晚報
“哇,他好年輕!不像60歲啊!”下午5點,坂東玉三郎在南大科技館貴賓廳一露面就引起了一片驚嘆之聲,眼前的這位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身著一襲黑色中式上衣,膚色白皙,看上去溫文爾雅,舉手投足之間優雅有度。
坂東玉三郎說,“我這是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受邀來南大做一個關於歌舞伎及演昆曲體會方面的講座,其實日本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傳來的,文化應該是相互影響的,這樣的交流互動才能相互提高。”的確,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這位日本大師的風採已經迷倒了南大的眾多師生。
站在台上的玉三郎竟然有些腼腆,他說,雖然我演戲時面對很多觀眾,但那是演戲,一招一式是根據劇本來的,今天要面對這麼多人講話,我很不習慣呢!玉三郎解釋說,從小到大,他一直是跟著某一位老師來學習,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很羨慕大家能在大學裡上學,能在課堂裡和很多人一起交流。在日本,坂東玉三郎是歌舞伎界一個赫赫有名的世襲稱號。如今的玉三郎為這一稱號的第五代傳人。他生於1950年,原名守田親市,幼年曾患小兒麻痺症。6歲開始跟隨十四世守田勘彌(即第四代坂東玉三郎)學習舞蹈,后成為其養子;7歲首次登台,14歲才正式襲名“坂東玉三郎”。 齊琦 張琳
坂東玉三郎:學習中國昆曲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2009年03月11日 07:43: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3月10日電(耿亞丹)3月9日下午,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坂東玉三郎訪問南京大學,並作了《日本歌舞伎與中國文化》的主題演講報告。同時,師生門還觀看了玉三郎飾演的《鷺娘》《楊貴妃》《牡丹亭》視頻戲曲片段。
坂東玉三郎身著一身黑色寬松唐裝出現在會場,受到南京大學師生的熱烈歡迎。玉
三郎說自己幼時就經常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對中國戲曲和文化懷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學習中國昆曲開闊了自己的音樂視野,對自身的藝術修養是一次提升。
他說,《牡丹亭》對日本歌舞伎的影響很大。為了學習原汁原味的中國戲曲,他特意來到蘇州學習昆曲。由于語言不通,在學習《牡丹亭》的念白中,玉三郎下了苦功,一段15分鐘的戲要練上大半年。
玉三郎不僅癡迷于昆曲表演,而且非常喜歡其中的樂器伴奏。他說,二胡和笛子那種緩慢的聲調讓人感受到時間的久遠和濃厚的懷舊感。
據悉,坂東玉三郎還將于3月13日在蘇州上演《牡丹亭》。
日本歌舞伎南大開講座受追捧 要將昆曲唱到底
2009-3-10 11:40:42
【龍虎網報道】“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不少人想借《牡丹亭》裡的這句戲文,問一問遠渡重洋而來的坂東玉三郎:像他這樣一位完全不懂中文的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緣何耗時3年苦學昆曲?
昨天,當這位素顏黑衫的60歲老人出現在南京大學時,受到大學生們熱烈歡迎。3月13日、14日,坂東玉三郎將與蘇州昆劇院合作公演中日版《牡丹亭》中的“游園”、“驚夢”、“離魂”、“回生”四折,他在其中飾演杜麗娘。
為戲而生的“苦行僧”
應邀到南大開講座的坂東玉三郎,黑發平頭,身著一襲黑色唐裝,立領處的盤扣系得一絲不苟。整個人顯得修長挺拔,即便素顏示人,他眼角眉梢也透著戲感,舉手投足流露著一種含蓄之美。他抬起頭面對鏡頭的一剎那,記者分明看見他溫和的眼中乍現出流光。這種自小苦練而來的顧盼神采,在如今的戲曲演員之中已難見到。
講座中,坂東玉三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從小的時候就被教導”。看看大師的生平介紹:幼年曾患小兒麻痺症,6歲學習舞蹈,7歲首次登台,至今單身,每天在劇場演出和排練的時間超過10小時,嚴格控制飲食以保持身材……簡單的幾句話,卻道盡了他為戲而生、近似苦行僧般的一生。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自小聽梅蘭芳與祖輩交往軼事長大的坂東玉三郎,20歲就想著有朝一日能出演京劇《楊貴妃》,還專程到北京跟梅葆玖學《貴妃醉酒》,把台步和水袖帶入歌舞伎表演中。
“20、30年前,我看過江蘇昆劇院的演出錄像,一聽,那就是我想要的感覺。”坂東玉三郎說,《牡丹亭》對日本歌舞伎產生過很大影響,聽說梅先生曾學習昆劇以滋養京劇,他產生了前往昆劇發源地蘇州學習音樂的念頭。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一學,就從音樂學到戲文。一個漢字都不認識的他,從一個字一個身段學起,對照口型,學起了地道的蘇白、純正的昆腔。為了學戲,他還特地研讀《論語》、《孟子》等書。盡管業界對其評價頗高,但坂東玉三郎卻謙虛地說:“我隻能是努力而又努力地想辦法接近它,但距離表現昆曲之美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坂東玉三郎目前會演四折《牡丹亭》:“接下來,我還要學其余3折,要把昆曲唱到底。”
推廣戲劇,只有靠舞台出彩
有“日本梅蘭芳”之稱的坂東玉三郎,既是日本最杰出的歌舞伎大師,也是演出票房的絕對保証。2007年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首演就連演20場。
“我曾演過日本版楊貴妃,把昆劇裡的楊貴妃和歌舞伎裡的楊貴妃結合起來。”坂東玉三郎說,但此次他並不是用歌舞伎來改造昆曲,而是認真按昆曲套路來演,其中也不乏創新,坂東玉三郎版的杜麗娘,甚至加入不少模仿中國雕像人物的手勢語言。
演講中,坂東玉三郎說東京有座專門上演歌舞伎的劇場,每月平均觀眾達10萬人次,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重歸歌舞伎劇場。同時他話鋒又一轉,“以現代眼光看,歌舞伎中有些古典的、甚至跟不上時代的地方,所以需要創新,這也是包括昆曲在內的劇種需要改進的。而要推廣一個劇種,只有靠演員在舞台上出彩。”
日本歌舞伎大師玉三郎:會說蘇州話 不會普通話
2009-3-10 11:24:30
【龍虎網報道】昨日,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來到南京大學,暢敘自己的昆曲情緣。
“第一次聽到昆曲,我就對自己說:這就是你要的音樂。”玉三郎這樣描述自己與昆曲的結緣:“那是一種懷舊的感覺。每一次我聽昆曲,總會想到絲綢之路。”
被中國古老藝術深深打動的玉三郎,開始了學習昆曲的艱難歷程。“蘇州話和蘇州腔很難學。學昆曲,唱腔還好,念白最難。”為了學習蘇州話,玉三郎對照中國昆曲名家張繼青老師灌錄的唱詞和念白,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學了三年才有今天的成績。現在我會說一些蘇州話,卻不會說普通話。”玉三郎幽默的話語引起台下一片笑聲。
在學習《牡丹亭》的過程中,除了語言障礙外,“怎樣縮小中國的大陸文化與日本的島國文化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是玉三郎遇到的最大難題。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葆玖先生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2007年,他來到蘇州,向中國昆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杜麗娘”一角,僅“游園”中一段15分鐘的折子戲,就學了半年。
2008年3月,玉三郎與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日本京都南座公演20場,並於同年5月在北京湖廣大戲樓演出10場,都引起巨大轟動,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對4天后與蘇州昆劇院聯袂演出《牡丹亭》,玉三郎充滿期待,也覺得壓力很大。中日版《牡丹亭》分為七折,其中《游園》、《驚夢》、《離魂》、《回生》四折中的杜麗娘將由玉三郎出演。
"日本梅蘭芳"坂東玉三郎來南京 被稱"美人爺爺"
2009-3-10 10:52:52

【龍虎網報道】昨天下午,日本最為著名的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現身南京大學演講。13、14日,這位被三島由紀夫譽為歌舞伎“奇跡”的演員將聯手蘇州昆劇院在蘇州演出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被中國粉絲稱為“美人爺爺”
昨天坂東玉三郎還在現場露了一兩手,僅僅是幾個動作,就步步生蓮,艷光四射。身著黑色唐裝的坂東玉三郎氣質優雅,已經58歲的他面部保養得不錯,舉手投足都流露出古典氣質。據說就連他家裡的擺設“往往都是古董,最近的也是江戶時期的東西”。中國粉絲都叫他“美人爺爺”。
坂東玉三郎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歌舞伎演員。去劇院看他表演歌舞伎的觀眾,一個月高達10萬人次。“在日本,孩子輩、孫子輩都願意來看歌舞伎演出。歌舞伎的題材有著很濃的人間味道。”
《藝伎》楊紫瓊演得最好
張國榮去日本時,也看過坂東玉三郎的演出。當時《霸王別姬》在日本發行不久,坂東玉三郎稱贊張國榮的演技,張國榮很謙虛,笑著對坂東玉三郎說:“那個角色是你也能演好的。”當時張國榮與坂東玉三郎還談及人生有很多悲傷與困難。坂東玉三郎說:“我和他聊天時說,演員手裡常常有很多鮮花,有多少花就代表有多少苦處。”
在《藝伎回憶錄》開拍前,籌備組想找坂東玉三郎做藝術顧問考証年代。“明治前后的歷史很不好考証,如果我答應的話,肯定會在美國跟他們打架。”不過他還是挺關注這部戲,稱贊“姐姐演得非常好!”雖然叫不出楊紫瓊的名字,坂東玉三郎還是把贊賞給了她。
中日版《牡丹亭》,念白最難
坂東玉三郎是日本最著名的“女形”(男旦)演員,被稱為“日本的梅蘭芳”。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與梅蘭芳同台演出,他也曾向梅葆玖學過水袖。
“二三十年前,我在東京看了張繼青演的昆曲《牡丹亭》,我一聽就覺得那是我要抓住的感覺。”坂東玉三郎不懂中文,卻要用蘇州話來唱《牡丹亭》。“本來我想用日語來演,是為了學習音樂來到中國。到了蘇州,昆劇院的朋友勸我用蘇州話來演唱。”《牡丹亭》中,一折戲坂東玉三郎就要學上半年。蘇州話很難學,而對坂東玉三郎來說念白最難,“歌詞還可以照著譜子來唱,念白沒有歌譜。”
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坂東玉三郎訪問南京大學
時間:2009-03-09
本報訊 3月9日下午,日本歌舞伎國寶級大師坂東玉三郎來訪我校,為廣大師生做了《日本歌舞伎與中國文化》的主題演講報告。黨委副書記張異賓會見了坂東玉三郎,代表學校對他的到訪表示歡迎,並向他贈送了禮品。
坂東玉三郎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幼年時因被歌舞伎演出吸引而立志從藝。他克服疾病等諸多困難,磨練升華技藝,成為一代藝術大師,有著“歌舞伎的奇跡”的贊譽。他不僅在歌舞伎方面造詣頗深,還廣泛涉足各個藝術領域,如舞蹈、演奏、電影、舞台劇。他導演的電影《夢中的女人》(1993年)曾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幼時的坂東玉三郎常常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對中國戲曲和文化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2007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支持下,玉三郎來到蘇州,觀看昆曲《牡丹亭》,並向中國昆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杜麗娘”一角。2008年3月,坂東玉三與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場,並於同年5月在北京湖廣大戲樓演出10場,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據悉,此次,坂東玉三郎大師除赴我校演講外,還將於3月13日在蘇州上演《牡丹亭》,並邀請我校日語系、中日中心師生同行觀看。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